-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现任主要领导】中共定西市委书记:石 晶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 晶
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武文斌
政协定西市委员会主席:秦素梅
中共定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刘宝珍
【基本情况】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故称“陇中”,东接天水、西靠兰州、北邻白银,南连陇南,并与甘南、临夏接壤,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展的区位优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东南暖湿气流受阻,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5.7—7.7℃,年总降水量400—600毫米。土地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全区现辖7县、162个乡镇。总人口296.1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4.4万人。定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现在是东西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和310、312、316、212等国道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正在建设中的兰临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和已建成的巉柳高速公路和宝兰铁路复线将会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
区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史遗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以及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敬祖的陇西“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
全区已发现的矿产地达162处,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等矿产开采条件好,储量大;水资源总量62.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2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7.73亿千瓦,可开发量35.2万千瓦;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冷凉和无污染的气候条件,赋予定西的马铃薯、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农产品具有独特品质,栽培种植面积已占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岷归”驰名中外;全区有天然草场700多万亩,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民经济】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全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2.13亿元,增长10.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60元,增长9.18%,特色农业的比重上升,洋芋、药材、蔬菜、畜牧等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7%,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来自这些支柱和特色产业,全区农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5.0%。
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稳步提高。2002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10.3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35亿元,重工业2.64亿元,分别增长14.89%和8.48%。全区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75亿元,产品产销率93.7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7.95%,邮电业务收入1.22亿元,城乡电话用户14.3万户,增长62.13%,局用电话机交换容量达15万门,增长15.4%,全区报刊发行量1587万份。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0.98亿元,增长25.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11亿元,增长32.06%,更新改造投资4.09亿元,增长48.42%,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增长9.9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年底私营企业920户,个体工商户6.07万户,从业人员达10万元,年底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8835万元,增长15.14%,占全区税收的51.52%。
【社会事业】 科教开发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4项,农业方面,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子产业化开发示范、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专用马铃薯快繁中心建设、岷山猫尾草、岷山红三叶子基地等重点科技项目,共引进试验品种(系)356个,新建试验示范基地1867公顷。工业方面,开发科技精品14个,完成产值550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25万元,出口创汇30万美元。
全区有33个乡、520个行政村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广播覆盖率达到85.88%,电视覆盖率达到86%。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共为省内外普通高校输送新生7031人,比上年净增290人,录取率达到54.0%,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年内新增“普九”乡镇3个,累计达到146个,占全部乡镇的9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7%。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年内成功举办地区级比赛10次,我区健儿在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49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19枚、铜牌21枚,1人破2项全国伤残人田径记录,全区体育人口达111万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2.1%。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元,增长4.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5元,增长12.95%。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9.54万人,全年人均劳动报酬9770元,增长16.28%。
【退耕还林还草】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部署,并加大实施力度,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81万公顷,增长1.14倍;封山育林1.39万公顷,比上年净增0.39万公顷。全年退耕还林(草)面积2.25万公顷,比上年净增1.36万公顷。
[编辑]历史文化
定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黄河上游文明辉煌灿烂,这里孕育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西起定西市临洮县。1949年8月,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定西分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成立,后几经变更,于1979年1 月成立定西地区行政公署。5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顽强奋斗,定西的面貌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开展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到1999年底,全区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告别了一个漫长的绝对贫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几年,我们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强以生态环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企业改革,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发展步伐,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今年,我们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尽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总目标,在发生“非典”疫情以及多年不遇的暴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取得了“非典”防治、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到今年底,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72亿元,比1999年增长45.3%,是1978年的23.2倍;财政收入达到4.73亿元,比1999年增长 42%, 是1978年的15.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元,比1999年增长42.4%,是1978年的22.4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1528元,比1999年增加348元,增长29.5%,是1978 年的2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亿元,比1999 年增长57.4%,是1978年的15.3倍。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近几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区人民盼望已久的引洮工程已经奠基,撤地设市的目标顺利实现,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办成立。同时,科技教育、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劳动人事、司法民政、民主法制、监察审计、物价统计、民族宗教、社会治安、外事侨务、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残疾人事业等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金融税务、电力通讯、工商管理、质量监督、气象服务等都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旅游佳期
定西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区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降雨量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但在高寒阴湿区,不乏青山秀水,药材资源也极为丰富。旅游资源有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和幸甸文化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章县贵清山、遮阳山,渭源莲峰山、天井峡、首阳山、灞陵桥、陇西堂等。[编辑]交通信息
定西地区扼丝绸之路南、中两线,历来交通便利。国道312线、310线、316线均通过本区。1995年静?公路通车,312线避开了华家岭,1998年天?公路破土动工,与在建的兰?高速公路相接,?口成为国道交汇点,地位上升。公路运输货畅其流,人便于行。1983年建成的定西汽车站日发客车100多车次,是全区的客运枢纽站。据统计,全区公路总里程3389公里,民用车辆3700辆。[编辑]住宿情况
甘肃现有各类宾馆、饭店数百家,仅兰州就有近五十家,另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以满足众多游客不同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敦煌莫高窟的声誉渐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以敦煌国际大酒店、太阳大酒店等为代表的一些中高档酒店,服务周到、安全卫生,是相当不错的下榻之所。[编辑]餐饮美食
驼峰炒五丝是河西地区又一著名的传统佳肴。远在唐代,它已是杨贵妃姊妹的盘中珍馐,以肉质油嫩、丰腴肥美而闻名。驼峰炒五丝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以驼峰为主料,并配以玉兰片、冬茹、韭黄、火腿和鸡脯肉“五丝”炒成。如果掌握好火候,则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丝路驼掌(又名雪山驼掌)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骆驼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在戈壁沙漠中长途跋涉,主要凭借那四只坚实的驼掌。由于驼掌全部是筋,其营养价值很高。但骆驼寿命长,一般很少宰杀,所以驼掌很难寻觅,它与熊掌一样名贵。丝路驼掌的制作方法:取驼掌一只泡软洗净,加鸡一只,配佐料,下锅焖煮七至八小时,待筋烂肉离骨时捞出,将筋肉切片分别装在碗内,加入调料,上笼蒸二至三小时,取鸡蛋八个,蛋黄、蛋清分离、蛋黄搅匀蒸糕,与午餐肉共同剁成肉未,在椭圆形的盘内铺成弯曲的路状,再将发菜搓成细条,压在路两边。将蛋清搅匀打成泡糊糊,放置路两侧作成雪山状,上笼略蒸成形取出。这时将蒸好的驼掌取出,肉片放置在“路”的拐弯处,筋片撒在“路面”上,宛如骆驼行走过的蹄印。然后用鲜汤、佐料浇在肉筋上即成丝路驼掌,因有雪山相伴,故又名雪山驼掌。此菜雪山洁白,丝路弯弯;驼掌筋烂,肉酥可口,色泽淡黄,晶莹透亮,味道鲜美。
[编辑]购物消费
油爆驼峰是一种珍馐佳肴,迄今已有1500 余年历史。它是由河西骆驼的肉峰油爆而成。将肉峰切成规则的肉片或肉丝,在旺火上油爆,调以各种佐料,注重火候,则驼峰色泽银红,肉嫩味美。骆驼为河西人民的重要役畜和交通工具,可供食者寥寥,多以老残和自然淘汰之峰入馔,因而油爆驼峰成为珍品中的珍品。-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