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延津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属华北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947平方公里,全县人口48万。延津县耕地面积80万亩,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农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豆,是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
延津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万寿塔、白马塔、英王陈玉成纪念碑等,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西北部有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园区,内有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豫北黄河故道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和素有"盛时花香飘四方"的万亩刺槐林。"豫北黄河故道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黄河故道的万亩浅水滩,95年被定为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延津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无霜期224天,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600毫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农业综合开发条件得天独厚,素有“花生之乡”的美称,同时是豫北最大的无花果生产基地,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胡萝卜、脱毒红薯、鱼莲混养等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编辑]历史文化
延津县历史悠久。夏分九州,延津属豫州。春秋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秦嬴政 (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隋开皇六年(580年)复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 (1117年) 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废。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开封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民国初废府设道,延津属豫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级建制,延津直属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区,延津属第四行政区。1949年后延津属新乡专区。1985年撤地设市,延津属新乡市。[编辑]交通信息
延津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形成了以纺织、化工、粮油加工、机械造纸和印刷为主的工业体系。25种产品获省优 、部优称号,12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延津县以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诚信合作精神,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