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
卢氏介绍
-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与陕西省的洛南、丹风、商南三县接壤,37万人。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卢氏县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发展烟叶10万亩,是豫西崤山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曾连续十三年获全县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称号。所产黑木耳具有色正、肉厚、朵大、发泡率高等特点,多次获国际金奖。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中药材1225种,年产量达3000余万公斤。全县有天然草坡面积372万亩,人工种植草场8万亩,总载畜量150万个羊单位,全县有林业用地416,8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32,3万亩,森业覆盖率达到62,7%, 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林业大县。全县已探明并保存有一定储量的矿产品有15种,潜在经济价值在 600 亿元以上,主要有铁、锰、锌、锂、锑、钾长石等矿种。全县水能技术可开发量为8,3万千瓦,已开发1,83万千瓦,是全国首批100个农村初电气化试点县之一,2001年,又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农村电气化县。
卢氏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度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 烟、菌、药、牧、果、草、蚕”七大产业;狠抓做大扶强,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速度和效益,形成了制药厂、水泥厂、发酵厂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
[编辑]历史文化
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化石实物可考的“人龙相揖别”的地区。卢氏境内有古文化遗址63处,其中古生物化石点22处。自1934年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到卢氏开展科考工作以来,卢氏一直是中外古生物科学家瞩目的地方。其中被科学界命名为“卢氏跗猴”的古生物化石是国内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原始灵长类动物标本,被专家称为是建国以来晚始新世哺乳动物研究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卢氏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不断发现恐龙蛋化石,再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目前,卢氏是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基地,是古生物学家前来考察最为频繁、最为关注的地区。专家们认为,“卢氏跗猴”和卢氏恐龙曾生活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同一地区、同一时代。恐龙灭绝后,“卢氏跗猴”演变成为人类。特别是1976年至1979年,卢氏两次发现的共4片10万年前智人头骨化石和2枚牙齿化石,更为“卢氏跗猴”向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佐证。卢氏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羲氏的分支,后演变为古卢氏国。卢氏国由于地处偏僻,不对邻国构成威胁,一直作为相对独立的氏族国延续至建县。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大禹手书真迹的地方,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处、商代文化遗址8处。专家论断,卢氏是洛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也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