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唐河县地处豫西南、豫鄂两省交界处、河南油田腹地、南阳盆地东部边沿,素有“豫南门户”之称。1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7万人)。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农业大县。县城西北距南阳市54公里。唐河历史悠久,秦置湖阳县,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革命烈士张星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诗人李季等都出生在这块热土上。境内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电力充足,312国道、豫49线、沪陕高速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距南阳机场(可起降大型737)20分钟车程。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盛产小麦、水稻、红薯、棉花、优质梨、无籽西瓜和多种蔬菜,是南阳黄牛的主产区。
工业生产逐步回升,1999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3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机械、纺织、化工、建材、轻工、食品六大支柱为主的25个行业体系。其中汽车变速箱、草酸、水泥、棉纱、棉布、油脂品、饲料、酿酒、地毯、长毛绒玩具已形成规模,销往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南边沿。地处北纬32度21分——32度55分,东经112度28分——113度16分。东连信阳,西接秦陇,北抵嵩岳,南邻荆襄。总面积2512.4平方公里,耕地199.3万亩。1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属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日照总时数2187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323天,年平均降水量910mm。
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巍巍泗洲塔历尽千年沧桑,不时出现“古塔凌烟”的稀世奇观;“石柱擎天”留下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它们与“紫玉龙渊”、“莲花捧拂”、“金钩挂银瓶”等构成唐河“八大景观”。新近开发的虎山水库游览区蜿蜒十数公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正在建设中的凤山植物园,生机勃勃,让人留连忘返。高标准的唐河宾馆、宝塔宾馆、泗洲宾馆等接待服务设施,时刻可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编辑]历史文化
唐河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存。城郊寨茨岗和湖阳影坑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表明,唐河一带具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互相融合的明显特征。唐河县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西汉、东汉和三国时为湖阳县(邑),属南阳郡。晋为棘阳县地,属义阳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隋朝境内为上马、湖阳2县,属春陵郡。唐为泌阳县,先后属唐州、泌州。五代十国时,县属泌州。宋代属唐州。金沿宋制。元代废湖阳县入泌阳县仍属唐州。明清降唐州为唐县,属南阳府。民国13年改作为唐河县,属汝阳道,后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7—1948年境内设唐河(北)、唐南、唐西3县。1949年3月"三唐"合并为唐河县,属河南省南阳行政区。唐河县是古代京都长安、洛阳通向江汉平原的隘道要冲,物阜民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韩、魏三家联军在今唐河大败楚军。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刘邦率兵攻湖阳,据南阳,入武关,进军咸阳。新莽地皇年间,刘秀起兵新野,攻占湖阳。唐代黄巢起义军与官兵鏖战唐州,威逼京都。南宋名将岳飞及其部将王贵、张宪、董先多次在唐州大败金兵。绍定六年(1233年),宋将孟珙屯田唐州,以拒金兵。明清流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程子华率领的红25军转战于唐河。1939年"新唐事变"发生后,唐河军民数度与日军展开浴血战斗。1940年5月9日,国民革命军173师师长钟毅战死于苍台北丁湾的唐河河滩上。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共6万余人进入桐柏山,组成中原军区,司令部驻湖阳南新店村。1947年11月,陈(赓)谢(富治)兵团解放唐河县城。1948年中共桐柏区委关于支前、土改等重要会议分别在昝岗召开。
[编辑]交通信息
唐河,基础设施日臻完善。312国道和240、335省道在县城交汇,宁西铁路和信南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南阳机场近在咫尺,形成了北亘嵩洛,南接荆襄,东通宁沪,西接秦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