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
藁城介绍
-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藁城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51′~38°18′44″,东经114°38′45″~114°58′47″。北邻新乐市,南接赵县境,东与晋州市、无极县接壤,西与石家庄市及正定县搭界,西南与栾城县毗邻。西距石家庄市31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264千米。总面积836平方千米。总人口74万人。该县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全淡。盛产小麦、玉米、花生、鸭梨及四季蔬菜,“河北粮仓”、“燕赵天府”之称。基础设施良好。
建国60年年来,藁城同全国其它县市一样,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固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冀中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8.2亿元,实现财政收2.7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行列。
藁城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稳定”的施政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设“省会最大生态精品卫星城”的城市功能定位、“一城三区八园”的空间布局定位、“省会产业制造中心和综合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三个定位,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全力打造“实力藁城、活力藁城、魅力藁城、诚信藁城”四张城市名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编辑]历史文化
藁城历史悠久,3000年前的台西商代遗址是藁城人活动的最早纪录。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县。,后经历代废置分合,至宋开宝六年(973),建置境界方成定制。西汉初,置肥累县(治所肥累城,今城子村),东汉省肥累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九门县(治所九门),北齐省九门县,隋开皇六年(586)复置九门县,次年,再废,寻复置。宋开宝六年(973)九门县省入藁城县。隋大业十三年(617)置宜安县(治所宜安),新丰县(治所辛丰)。唐武德四年(621),宜安、新丰省入藁城。民国2年(1913),属范阳观察使,次年改观察使为道,藁城遂改属保定道。1928年道废,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二督察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形势需要,藁城与周围邻县分合并析,先后组成诸多联合县。1947年11月,恢复藁城县,属冀中十一专区。
1949年8月,华北地区全面调整行政区划,时藁城县属石门区(9月石门区改称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藁城、无极、栾城三县合并为藁城县(县政府驻藁城县城)。至1962年1月,原栾城、无极部分又先后析出,藁城县恢复三县合并前建置,仍属石家庄专区(1967年11月改称石家庄地区)。
198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藁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先后由石家庄地区、石家庄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