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
-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县城距省会4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家庄民航机场20公里。国家规划建设中的朔黄铁路横穿我县3个乡镇,并在阜安、青同建两个车站;7000门程控电话已同全国连网。交通方便,通讯便利,能源供应充足。
灵寿县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30万人口。地形轮廓呈条状,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130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三种明显的梯级地形特征。全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山区昼夜温差大,是发展林果,花卉的基地;中部丘陵地域广阔,是发展旱作农业和畜牧业的基地;南部平原土质肥沃,是发展粮棉瓜菜的基地。境内电力充足,水源丰富,慈河、滹沱河、松阳河流经全县,28座大中小型水库象28颗璀璨的新星镶嵌在灵寿大地。
灵寿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赵武灵王台、大齐幽居寺、中山国古墓群、明代石牌楼和五月寨、王母观、漫山原始森林及中山湖、横山湖等旅游景点令人留恋忘返。
灵寿资源丰富,类多质优,现已探明各类矿藏39种,总储量28亿吨。主要有金、银、铁、锰、钼、铀、云母、蛭石、石英石、钾长石、花岗岩、大理石、重晶石和矿泉水等。其中云母储量、产量、出口量距全国第一。全县宜林面积85万亩,现有林木79万亩,年产干鲜果品1.86万吨。全县宜牧山场103万亩,可供饲草9.9亿公斤,大牲畜常年存栏4.5万头。此外,还有党参、黄芪、苍术、柴胡等40多种珍贵的野生药材。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灵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灵寿县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同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出口产品发展到12大类30多种,其中云母、石材、棉布、家兔、肉牛、红薯脯等出口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八五”以来,灵寿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1996年与1990年比较,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94.4%,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75%,财政收入增长了263%。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长,投资环境更加优越。
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灵寿将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不断扩大与国内外朋友的友好交往,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真诚为欢迎各界朋友来灵寿观光考察,洽谈生意、投资开发、兴办实业,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编辑]历史文化
灵寿历史悠久,上古时为冀州,自古以产灵寿木而得名,春秋属晋,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燕赵属地,公元前206年设县。见于史书和地方志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乐羊、乐毅、曹彬、曹皇后、韩亿父子、付氏家族、知县陆陇其等20多人。灵寿也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造币厂、抗大二分校曾长驻于此,彭真、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战国时有灵寿邑,曾为中山国恒公的都城,赵灭中山后属赵国。西汉初年置灵寿县,属常山郡,故城附近,晋移至现灵寿城所在地。隋改灵寿县为燕州,唐废州仍设灵寿县,宋时并入行唐县,二年后,又恢复灵寿县,明清皆居正定府,清雍正元年改贞定为正定,属正定府,明国元年属保定道。
民国1929年废道直属河北省,1958年10月灵正合县属正定县。1961年末与正定分县,复设灵寿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