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南和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平土肥水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顺水河、澧河、沙洺、溜垒河诸水穿越其境。历史上曾有“南和种地不求天,旱了就把轳轳搬”的民谚,“淼淼烟波入画图,黄鱼白鸟泛青浦,家家茅舍临水流,十里稻香在境湖”。是这块田园式鱼米之乡的历史写照。古时有“交通要塞”、“礼仪之邦”、“畿南粮仓”之称。南和县人文荟萃,唐代有开拓“开元盛世”建有奇功的名臣重相宋景;元进有廉政理财为元世祖忽必烈青睐的户部尚书马享;明代有护驾建文帝满门忠烈的邢部尚书侯泰,巡抚宁百夏文韬武略兼备的的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秉公持正、刚正不阿的户部尚书李起元,智足多谋、善于进谏的刑部尚书李若圭,正本清源、肃饬吏治的太常寺正卿白储召;清代有抵御倭寇、视死如归的武状元王世清和镇守南疆、威震敌胆的抗法将领胡鹏举;现代著名书画家白寿章以及为共产主义英通献身的高焕廷、苏本固、白公素等,均出生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以其辉煌业绩,为中华发族的兴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编辑]历史文化
南和县历史悠久,是一个文明古老的地域。新石器初期已有人类聚居。商代都城迁邢(台)后,开辟邢至巨桥(今曲周县)粮仓,往来车辆行人通过这里,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西汉初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始置南和县。后数次与任县、沙河县合分并析。北齐更名嘉禾,北宁曾称澧川,元人易名和阳,但均为时不久,即复南和县名。-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