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县于1955年,是河北省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东部,象一轮弯月镶嵌在渤海湾西岸。全县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辖4镇2乡126个行政村,总人口18.6万,其中回族人口4.4万。近年来,孟村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扎实苦干,逐步形成了以弯头管件、良种牛羊、建筑扣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弯头管件业发展迅猛。作为"中国弯头管件之乡" 的孟村,是全国最大的中低压管件集散地,产量占全国的80%,有圣天、海浩、康达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广阔市场作有力的支撑。17家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整个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科技型方向发展,产品广泛打入多家国家重点工程,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素有 "中国弯头看孟村,孟村弯头遍天下"之誉。良种牛羊业势头强劲。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回族群众有着历史悠久的牛羊养殖及加工传统,牛羊人均饲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拥有华北最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宏达、伊兴、津南、华升四家牛羊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出了"猛牛"、"伊圣源"、"穆圣意"等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建筑扣件业茁壮成长。产业向集团化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创出M&牌、达牌、圆菱牌等名牌产品,是全国知名扣件生产基地。为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发展民族经济,现己新建城北、辛孟、孟李工业园区三个,占地面积共计2000亩,园区内已实施“四通一平”,生产配套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具备大规模吸纳投资的条件和能力。开发园区已成为我县城区工业经济的主要集中地。
为适应入世要求,适应国际国内激烈市场竞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创造了严格公正的法制环境、宽松优质的服务环境、诚信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县内基础设施完善配套,205国道和沧乐线、武港线穿境而过,公路网络发达,交通运输便利,供电、供水、通信等服务设施完备,具备良好硬件投资环境。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县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政策规定,建立了为客商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的高效办事机构——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项目审批中心,对外来投资项目,从立项、注册、征地、施工、银行开户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和便利。目前已有四家韩资企业落户孟村,并逐渐形成韩资企业群。
[编辑]历史文化
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县虽晚,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商代开始,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县内新县镇设浮水县,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孟氏应诏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孟村。后又有回族陆续迁来,孟村一带逐渐形成回族较集中的聚居区。长久以来,回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历史名人和革命英雄人物。明代吏部尚书王翱(王帽圈村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被后人尊称为“王天官”;清朝回族武术家丁发祥(丁庄子村人),擂台上打败两名俄国大力士,被康熙皇帝封为“铁壮士武侠”;大许孝子村张穆熙(字皋如),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周恩来、邓颖超等都曾是他的学生;民族革命先驱刘格平(大堤东村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孟村创建了津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渤海回民支队”在新县清真寺诞生,涌现出刘震寰、王连芳等一大批民族抗日英雄。孟村还是中国武术十大拳种之一——八极拳的发祥地,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美誉,每年吸引着日、韩、美、新加坡等国大批武术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八极拳第七世传人吴连枝曾多次应邀东渡日本、韩国讲学,八极拳成为孟村人民以武会友及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
[编辑]交通信息
交通建设长足发展。县内现有干线公路4条,县、乡级公路8条,总长144公里。投资2100万元、全 长42公里的辛大公路与穿境而过的205国道和沧盐、海泊两条省级公路交会贯通。全县形成 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外连接干线公路,对内沟通各乡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公路密度居沧州市首位,全县通柏油路的村达到115个,占总数的93%,并于1985年率先在沧 州 市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编辑]购物消费
1、鸭梨鸭梨属本县特产,以皮薄肉细、脆嫩多汁、个大爽口、含糖量高而闻名。本县鸭梨以王宅、西满西、尹庄一带质量最好。1958年曾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1986年及1988年,曾两次被省选送参加全国鸭梨评比。
2、“白棒子”甜瓜
“白棒子”甜瓜为本县又一特产,主产区为本县中涨沙和西涨沙村。此瓜体形周正,色泽纯白,咬一口芳香四溢,满生津,香甜可口,可谓瓜中极品。因只有中涨沙和西涨沙两村独特的土壤条件才能生产出如此甘美的瓜品,故而在本县未能大面积推广种植,但愈发显示此瓜的珍贵。
3、桃
全县桃树面积达3000亩,品种有“五月鲜”、“六月白”、“大久保”、“岗山白”、“桔早生”、“撒花红”、“白凤”、“水仙”等。本县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出产的桃子个大味美,深受人们喜爱。
4、红薯
本地种植红薯有300年的历史,生产的红薯个大圆润,甜脆可口,远近闻名。近年来,本县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亩产鲜薯达2500公斤,品种有“徐薯18”、“北京533”、“唐山红”等。
5、优质小米
本县农民历来就有种植谷子的传统。全县常年谷子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占粮田面积的20%。全县拥有小米企业18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27万吨。所生产加工的小米以其细腻芳香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而俏销全国10余个省市。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