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巴彦淖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2′—109°53′,北纬40°13′—42°28′,东与包头市、乌兰察布盟为邻,南与伊克昭盟隔河相望,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413平方公里,盟行署所在地为临河市。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950年2月,绥远省政府派生产建政工作团进驻后套各县。3月20日,中共绥西地委、陕坝专员公署成立。下辖五原、临河、狼山、米仓(1953年10月26日改设杭锦后旗)、晏江(1953年10月26日改设达拉特后旗),陕坝镇(1950年4月升为县级镇)。1954年6月,随绥远省撤销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陕坝专员公署改称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1956年6月,巴彦淖尔盟成立,驻巴彦浩特市。下辖巴彦浩特市,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
地形由三种类型构成,即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阴山山脉横亘巴彦淖尔盟中部,从阴山北麓至中蒙界为高原,海拔1000--1800米之间,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是广漠无垠的天然草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是巴盟畜牧业主要基地。中部山地为阴山山脉,由西向东,分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三部分。狼山长约280公里,宽约30--60公里,成弧形环抱于河套平原之北,海拔1500--2300米,最高峰海拔2335.2米。乌拉山位于明安川之南,黄河以北,西起西山咀,东至昆都伦河,长约94公里,宽约12--30公里,主峰大桦背海拔2334米,山势挺拔,雄伟壮观,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7.95%,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次森林区。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为河套平原,海拔1018--1050米,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微倾,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
由于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横亘巴盟腹地的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硫、铁、钢、铅、锌、银、镍、钴、镉、镓、铬铁、蓝晶石、熔剂白云岩、硅石、沸石、膨润土、金、石墨、珍珠岩、花岗岩、宝玉石等6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48种。硫铁矿储量为5.64亿吨,矿石平均品位在20%左右,集中分布于狼山-查尔泰山一带,占自治区总储量的97%,是全国三大硫铁矿基地之一。
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面积:64413平方公里
人口:172.7万
行政区划:下辖五原、临河、狼山、米仓(1953年10月26日改设杭锦后旗)、晏江(1953年10月26日改设达拉特后旗),陕坝镇(1950年4月升为县级镇)。
概貌: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巴彦淖尔盟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河套平原,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隔黄河与伊克昭盟相望,北临大漠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辖地面积64413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巴盟345公里,境内国界线368.9公里。巴彦淖尔盟辖一市、二县、四旗,共有少数民族29个,总人口178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区,是全国最大的引黄灌溉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粮仓。
巴彦淖尔盟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宏伟壮观的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闻民世界而古老的阴山岩画、百年教堂、红教---阿贵庙、秦汉长城、洪羊洞、三盛公黄河大铁桥、正在建设中的丹东---北京---拉萨110高速国道跨黄河公路大桥、鸡鹿塞、古城遗址及汉墓群、沙漠奇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地处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沙漠腹地的傲勒孙湖、三湖度假村等大小湖泊有上百处,水域面积占地达50多万亩,湖中野生水禽185种,植物86种,浮低栖动物67种,每当夏季来临之际,百鸟争鸣,芦波荡漾,山水草原与蓝天白云连为一体。景色迷人,两岸一望无际的乌拉特大草原,牛羊成群,牧歌声声,一派蒙古族游牧景象,让人一饱眼福,留恋忘返。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巴彦淖尔盟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河套平原,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隔黄河与伊克昭盟相望,北临大漠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辖地面积64413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巴盟345公里,境内国界线368.9公里。巴彦淖尔盟辖一市、二县、四旗,共有少数民族29个,总人口178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区,是全国最大的引黄灌溉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粮仓。
[编辑]历史文化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950年2月,绥远省政府派生产建政工作团进驻后套各县。3月20日,中共绥西地委、陕坝专员公署成立。下辖五原、临河、狼山、米仓(1953年10月26日改设杭锦后旗)、晏江(1953年10月26日改设达拉特后旗),陕坝镇(1950年4月升为县级镇)。1954年6月,随绥远省撤销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陕坝专员公署改称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1956年6月,巴彦淖尔盟成立,驻巴彦浩特市。下辖巴彦浩特市,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编辑]旅游佳期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温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7--7.6℃,一年之中,1月温度最低,平均为零下11-零下15℃,7月气温最高,平均在20--24℃。气温年较差是33.4-37.3℃,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14℃。平均气温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山北地区为3.9--4.5℃,河套地区为6.1--7.6℃。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10--3300小时之间,是我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无霜期短,平均无霜期为126天。降水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山北地区为100-200毫米,河套地区为150--200毫米,东部山区250毫米。雨量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极端降水量为432.6毫米。冬春两季雨雪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与降水量相比,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032毫米至3179毫米,普遍大于降水量的10到30倍。地处西风带,风速较大,风期较长,是冬春季节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年平均风速2.5--3.4米/秒,年最大风速18--40米/秒。-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