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距黑龙江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煤城七台河、鸡西不足100公里,是连结三市的枢纽。是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对俄贸易口岸的前沿腹地。林口县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峡口处,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称,因而得名“林口”。全县地域面积7180.9平方公里,人口42.3万人。
林口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林口境内牡佳、牡鸡两条铁路与鹤大、方虎两条公路线纵横交错,是连结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三个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
林口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境内山多林密,江河纵横,风光秀丽。农林牧副渔各业俱兴,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投资的好地方。
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升级,使全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九五”期末同1995年相比,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9.3%,年均递增27.8%;工业增加值增长152.1%,年均递增6.1%;工业利税132.1%,平均递增26.4%;农业增加值增长34.5%,年递增6.1%;“九五”期间粮食产量比”八五“增加4万吨,增长12%;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8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年均增长15.4%;出口创汇增长12.5%,平均递增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9.4%,年均递增13.2%;财政收入以20%的速度递增。面对”九五“和2010年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林口县将进一步坚持”兴工强农活贸“方针,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的总体部署,以加速资源优势转为重点,实施构筑“三石两烟一电”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富民强县、升位争先为目标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步伐,敞开县门,借助口岸,依托三市(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形成具有林口特色、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立体开发格局。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林口县关于引进资金、招聘人才、开发利用硅线石资源的优惠政策》、《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规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同时,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新建了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6条永久街路,完成了“引龙入林”工程和上下水工程,两个住宅小区和一个文化广场的建设,开通了镇内万门程控电话,实现了全线城乡有限电视的入户连网,并发起了全面改善林口城乡人民居住、卫生、饮食、通讯条件的攻坚战,增加对外开放的吸引力。
林口县是一个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山区县份,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环境优雅,佳山茂林,层峦叠嶂,形胜之境随处可见。江河澄清似澈,洁净可人,山川旖旎如画,令人驻足留恋。风光秀丽的莲花泡风景区、闻名全国的八女投江遗址均在县境之内。
全县面积7180.9平方公里,人口42.3万,设有9镇3乡。县政府所在地的林口县城坐落在“牡鸡‘铁路的交汇处,四周群山环抱,城北乌斯浑河穿城而过,缓缓东流,绿水青山,掩映多姿,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编辑]历史文化
林口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居住。汉以前为肃慎地;两晋时期亦称邑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所属;唐初为黑水都督府所辖,后为渤海国郢州属地;辽时为东京道辽阳府里吉直辖;金属上京路胡里改路;元为辽阳行省开元路斡杂怜万户府辖地;明代归属奴儿干都司建州卫;清初为清庭和盛京将军之下的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及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林口人民违抗外辱,攘除内患,纷起抗争,留下了血与火书写的光辉历史。面对日寇的屠刀,以冷云为首的八名巾帼英雄含笑走向滔滔江水,威震敌胆。在胡匪将领的淫威面前,剿匪义士血战刁翎,留下了三打刁翎的佳话。匪首李华堂马桥殒命,恶贯桂方庭三道归期。抗战名将周保中,柴世荣,著名作家马可等亦先后在林口开展工作,领导抗日斗争和土地革命。1948年林口县人民政府成立。
[编辑]交通信息
林口地理条件优越,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林口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鸡西市接壤,西与方正县海林市比邻,南与牡丹江市、穆棱市为邻,北与勃利县、依兰县相接。距省城哈尔滨495公里,距牡丹江市119公里,锯鸡西市100公里,南北长140公里,东西宽113公里,处于周边市县经济辐射的核心地带,经济腹地十分广阔。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