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东宁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30°9′-130°18′,北纬43°25′-44°48′,是黑龙江省最南部的县。东与俄罗斯接壤。面积7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2900—3000℃,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加之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有渤海国古迹和绥芬河大峡谷、鸡冠山、神仙洞、吊水湖、仙人桥、草帽顶子等
20余处迷人的边塞山水景色。10平方公里回归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婆娑多姿,是新开发的著名生态旅游景区。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群是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的军事要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现已开发成为警示后人的旅游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编辑]历史文化
东宁,清末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1881年(清光绪七年),宁古塔副都统派员于三岔口地方设招垦局,招民垦荒。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将招垦局改为招垦总局。1903年1月1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批准,撤销招垦总局,于三岔口地方设置绥芬厅。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将绥芬厅升改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另于三岔口设置东宁厅,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东宁厅改为东宁县,1914年6月隶属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2月,撤销道区,由吉林省直辖。时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3.3万人。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 1934年12月改隶滨江省,1937年7月划归新设之牡丹江省管辖。1939年6月1日,将东宁县北部和穆棱县细鳞河地区划出,设置绥阳县(县政府驻绥阳镇),同时将东宁县城移至小城子,改为东宁街。1943年10月后,先后改隶东满总省和东满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绥宁省,后改隶牡丹江专区,再改隶牡丹江省。1948年7月,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1 0月4日,松江省政府决定,撤销绥阳县,并入东宁县,县政府移驻绥芬河镇。1952年4月28日,松江省政府批准,将东宁县政府迁回东宁镇。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新设立的牡丹江专区(1967年改为牡丹江地区)。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将绥芬河镇划出改设绥芬河市(县级)。1983年9月3日,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1992年,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分界,国界线长179公里;南、西南与吉林省珲春市、汪清县接壤;西、北与穆棱县毗连,绥芬河市夹在东北境中部。全境南北长156公里,东西宽75.5公里,总面积7529平方公里。黑龙江省边境县之一。全县共辖6镇、4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主要是朝鲜族和苗族。县政府驻地东宁镇。
2007年12月5日, 东宁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