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湘潭县地处湖南中部,位于湖南省“五区一廊”战略要冲,辖7个乡,15个镇,总人口114万人,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亦农以及一代世界文化名匠齐白石、吕骥等人。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107、302国道、长潭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天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江横贯境内,京广、湘黔铁路横跨东西南北。全县物产资源丰富,并蕴藏着大量的海泡石、煤、锰、矽砂等矿产资源,自古以来,农、工、商、贸鼎盛,素有“天下第一壮县”、“湘中明珠”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从文、资源优势,被定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自此,全县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县财政年收入近2亿元,、农业稳步发展,已初步建成粮、猪、渔、禽、莲、茶、林、果、蚕、药十大商品生产基地。粮食、牲猪、渔业生产跻身全国百强县先烈,湘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了“中国湘莲之乡”的光荣称号。
工业乡镇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工业年总产值27*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8亿元,形成了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冶金、矿产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传统名牌产品湘莲系列、湘绣、芙蓉牌酱油、立德粉、水泵、钾钠水玻璃等走俏国际国内市场。
近几年来,湘潭县委、县政府顺应改革开放形势,以县城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彭总诞辰百周年纪念工程建设为契机,立足两个转变,着眼开放带动,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回忆引资步伐。三年来投入20多亿元用于县城开发、小城镇、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各路客商来县投资。
近年来,全县共引进资金6*5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2家,总投资14800万元,内资企业108家,工业企业32家,工商企业1000余家,引进总投资5.8亿元,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形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崛起在湘江之滨,带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发展。
[编辑]历史文化
以昭山下湘江中传说中的深潭——昭潭得名。
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隶长沙郡。境内已使用铁制工具生产,饮食具“饭稻羹鱼”特点。秦灭楚,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长沙郡。
西汉,析临湘置湘南县(东汉为湘南侯国),治所在今石潭镇古城村,今县地公属湘南和临湘县,隶长沙国。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湘立湘西县,今县地分属湘南、湘西县,隶衡阳郡。晋,湖南、湘西隶属吴系未变。
南朝齐建元二年(480),湘南县废。今县地分属湘西、湘乡、新康县。
梁天监年间(502—519),分阴山县立湘潭县,湘潭县始立,县地多在今衡东县境,治所在衡东石湾附近,隶湘东郡。
隋开皇九年(589),湘潭县域扩大,将茶陵、攸水、阴山、建宇县并人,今株洲县凤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属湘潭县。衡山县域亦扩大,湘西、湘乡县、新康县中分并入。今县地属衡山县,隶潭州长沙郡。
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潭州。至此,县境初定,各地相符。是时,碧泉潭涌泉,利为灌溉。湘潭、易俗河等港口,利于船舶停靠。刘禹锡、杜甫等著名诗人,至此多有诗作,中原文化影响益深。
五代十国时期,县域属马殷楚国,隶潭州长沙府。易俗河商业发达,设置场官。
宋代,湘潭县隶荆湖南,路潭州。县人开采金矿,开垦山田,扩种水稻。株洲商业兴起,开征酒税。
元符元年(1098),湘潭县析出2乡、长沙县析出5乡置善化县。
南宋,县治移至今湘潭市观湘门直街,设立学宫,崇安人胡安国从荆门移居县域,筑碧泉书堂讲学,《春秋传》撰成,创湖湘学派,开一代学风。
元贞元年(1295),湘潭县升为州,隶湖广行省潭州路。元末,人民不重负,湘乡人易华据境内乌石寨起兵反抗。后加和陈友谅农民起义军任参政,抗衡朱元璋。
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克湘潭,其部杀易华于乌石峰下,并大肆屠戮,全县幸存20053人。湘潭复降为县,隶长沙郡。此后,县民多从江西迁入,经过休养生息,人口渐繁。湘潭成为湘江交通枢纽,是治筑城,工商业发达,易俗河成为著名米市。
清顺治六年(1649),清军人城,杀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并“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下令“屠城九日”,全城幸存者不满百人。
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占领县城。清康熙十八年,清军复定湘潭,兵戎蹂躏,境荒田20余万亩。经招民垦荒,人口渐繁,生产发展。县城沿江帆船舣集20余里,号称天下第一壮县。
1905年,湘潭辟为寄港地。民国3年,湘潭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撤道,隶湖南省。民国27年,隶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4年6月1日,县城沦陷。民国34年9月20日,日军向驻潭国民革命军缴械投降。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三团进驻湘潭县委率干部百余人抵城,宣布湘潭和平解放。县域隶长沙专区(1952年,长沙和专署改名湘潭专区,县域隶湘潭专区)。13日,中共湘潭工委与中共湘潭县委合并。2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旧政权。
1950年1月,县城关区析出,建县级湘潭市。1950年4月撤市,仍为湘潭县的城关区。1951年5月,1951年,株洲镇及太平桥等7乡从县境析出,建株洲市。1959年,析出五星、卫星、星星、上游四个公社及红旗公社的一部分和雷打石镇入株洲市。1968年12月,析出原韶山区5个公社,与湘乡县大坪公社及白田公社祝赞大山区析出为县级区,为湘潭市辖。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