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南洞庭湖滨,湘资两水尾闾,东经 112 °30 ′-113 °02 ′,北纬 28 °30 ′-29 °03 ′,现隶属湖南省岳阳市。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把全县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全县辖 19 个乡镇,总面积 1581.5 平方公里,人口 69 万人,其中县城面积 16 平方公里,人口 14 万人,是全国粮食百强县、全国渔业百强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县、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湖南省水产品总量第一县、湖南省乡镇企业先进县。湘阴东邻汨罗市、西接益阳市,南界望城县,北抵沅江市、屈原行政区。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1.3公里,面积1581.5平方公里,约占岳阳市总面积的10.5%、全省总面积的0.75%。
地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地带。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具有三大特征:其一,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其二,以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地处湘江大断裂带,构成低山、岗地;西盘下切,形成滨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滨湖、江河、溪谷3种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4.4%,岗地占13.59%,低山占1.51%。其三,河湖交汇,水域广阔。山岗地区水系发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区河湖交汇。
湘阴县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
[编辑]历史文化
湘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湘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南朝刘宋元徽二年正式置县至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县境内不仅留下了“规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南泉古刹、“双塔凌云”的文星塔和乌龙塔、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更有任弼时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辛亥革命元老郑照熙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等近代中国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造就了宋代名儒周式、历相五朝的明代户部尚书夏元吉、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工业先导范旭东、著名教育家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先哲时贤,孕育了极具湖湘文化底蕴的“团结拼搏,奋发图强”的湘阴精神。湘阴不仅史脉悠长、人文荟萃,而且山水相映,风景秀丽。郁郁葱葱的东部丘陵区被誉为“天然氧吧”,绿树成荫的西部水乡被称为“负离子仓”,横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珍禽云集,极具湖乡特色的“湘阴八景”久负盛名,青山岛、鹅形山度假休闲村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出处。[编辑]交通信息
湘阴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湘阴濒洞庭,依京广,位于长沙、岳阳、益阳“金三角”中心,水上道路交通十分发达。往南有高等级公路直通省会长沙,行车时间仅 40 分钟。湘、资两水全年通航里程 164 公里,枯水期可通 300 吨级船舶,正在建设中的漕溪港千吨级码头,是全省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县级港口。近年来,随着长湘公路、湘汨公路、湘阴湘江大桥、临资口大桥等重点工程的相继竣工和开工建设,以及县域内县乡公路全面硬化升级改造,湘阴已基本形成了水陆便捷的大交通格局。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