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山旅游
- 龙山介绍
-
- |
- |
- |
- |
- |
- |
- |
[编辑]地区概况
龙山,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全县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地域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土家、苗、回、壮、瑶等16个少数民族。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434个行政村,总人口5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97万人,占66.4%。土地构成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2%,耕地面积仅占8.5%,人均0.8亩。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龙山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连续三届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模范单位;两次被评为全省双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三次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县。2002年,龙山县国内生产总值13.9亿元,财政收入1.7亿元。初步形成了7.5万亩烤烟、5万亩百合、6万亩桔橙、3万亩药材、2万亩无公害蔬菜和畜牧生产为主的六大农业支柱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兴起,产品在湖南省第二、第三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共获得三金二银,产品畅销周边市场及长沙、广州、重庆、上海等大中城市。县内所产中药材1441种,有药材专业批发市场3个,县酉源中药饮片厂的产品供不应求。龙山县是湘鄂渝边区物资集散中心,新建了民安工业品市场、糖酒副食批发市场、城南农贸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45亿元。自2000年来,全县共洽淡招商引资项目80多个,外来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5800万元,年产值达9800多万元,两家外资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年出口供货达300万美元。
近年来,龙山县着力扶贫攻坚,全县先后有10万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6万人。先后投入资金1.62亿元,带动民间投资5亿元,新修改建了长沙路、民族路、湘鄂路等县城街道,新增街道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了龙烟花园、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高。整个县城形成一城二区、道路四横六纵的新格局,城区面积已达到8.1平方公里,被誉为湘鄂渝边区的一颗璀璨明珠。2002年里耶战国古城的考古发现,被专家称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最为重要的发现”,被评为“2002年全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里耶战国古城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里耶战国古城、古井、古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编辑]历史文化
龙山的历史悠久灿烂,远在夏商周时代,龙山为荆州地域,1729年(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置龙山县。龙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龙山人民先后参加过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护法讨袁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萧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就设立在兴隆街乡、茨岩塘镇。当年,跟随贺龙参加红军闹革命的龙山儿女有9600多人,现有在册烈士2400人。龙山风光旖旎,山奇水秀,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族风情浓郁迷人,火岩溶洞群神奇瑰丽,乌龙山大峡谷鬼斧神工,佛教圣地太平山闻名遐迩,“摆手舞”、“茅古斯”等土家民俗古老神秘。龙山聚宝藏珍,素有“万宝山”之美誉。水利、森林、草场资源极为丰富,药材驰名武陵。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煤炭、紫砂陶、石英砂、铅、锌、硅等,其中优质紫砂陶储量5000万吨以上,石英砂近亿吨,石煤矿地质储量达10亿吨以上。[编辑]餐饮美食
土家著名的土菜有:石耳炖鸡鸭。明清时代,永顺的石耳是土司给皇上的贡品,据说每年皇帝大宴群臣必上这一道菜。泥鳅钻豆腐,也是—绝,让泥鳅饥饿三天,再让吃饱猪油,然后放进豆腐中,文火慢炖,让泥鳅钻进豆腐,直至炖熟,其味妙不可言。还有苦瓜炖鲜鱼、嫩北瓜炖干牛肉,都是常人不敢配伍的佳肴;它如血豆腐、荷渣、沅古坪腊肉、梆梆肉、酢鱼酢肉、瓦缸菜、鱼儿辣子、火烧茄子、火烧辣椒(捣烂成泥)及野菜系列等等。土司王流传的“土王全席”,—席十八碗碟,共八道菜谱,二十四个系列,足可与中国几大名菜坐在—条板凳上谈经论道。特别是土家“三下锅”,风味十分独特。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各位客人,到了永顺,建议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另外,逢年过节,土家人打糯米糍粑、做竹叶粑粑、炒炒米、做团馓;春日做桐叶麦粑,秋日做苦荞粑等,都令人嘴馋不已。
- 旅游专题
- 度假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