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
海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青墩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春秋时期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吴侯会卫侯于郧(今立发桥),建发繇亭以示纪念。汉代开上官运盐河过县境。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始设县,此后,县治几度兴废。唐代淮南节度使李承实沿海筑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导修筑海堤数百里,过境40多里。南宋文天祥为兴兵抗元,路过海安,留下“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门关”的名句。明朝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副将邱升率兵民抗倭,斩敌数千余人,保证了百姓的安宁。
海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一度为苏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海安留下光辉足迹。解放战争初期,闻名中外的苏中“七战七捷”,即以海安为战略中心展开,其中两战报捷于境内。陈毅诗云:“海陵胜地多人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海安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闻名全国的“苏中刘胡兰”高凤英、淮海战役中的一等功臣储友富,上海战役中的特等功臣胡正法等均为海安人。近现代史上,曾任江苏民政长、江苏省长兼督军的韩国钧,被誉为中国研究“组合数字”鼻祖的杨冰,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魏建功等著名人物,都出生于海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海安人民弘扬尚武保国精神,造就了闻名全国的民兵劲旅——角斜“红旗民兵团”。
海安县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名播遐迩,处于全省全国前列。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安人走出一条“种养加出”、综合经营的新路子,被国内众多媒体誉为“海安之路”。海安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蚕茧产量连续24年居江苏省之冠,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县级之首,“鑫缘”牌真丝绸成为南通市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海安家禽饲养业兴旺发达,是中国“禽蛋之乡”,2004年成功克服外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负面影响,家禽饲养量有所增加,禽蛋总产突破22万吨,比上年增加11482吨。该县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省少有、全市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弱筋小麦产业化开发获农业部成果展示奖。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我县喜获“中国湖桑之乡”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中洋河豚无公害养殖被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禽蛋无公害标准综合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区。全县农产品超市销售额比上年增长88%。
海安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上海辐射地带。海安县上世纪80年代即被列为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县。机械行业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在江苏省县级建制中名列前茅;纺织、丝绸形成织造、印染、成衣一条龙生产线,勾针衣闻名世界,曾被外商誉为“东方珍品”;素质优良,装备先进的建筑队伍遍及全国,走向世界,被誉为“建筑之乡”。2004年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比海安列第150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1亿元,增长16.3%;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1亿元,增长49%,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海安花鼓、龙舞闻名全国,多次晋京演出,并走出国门,海安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大公(北凌)农民体育名播四方,海安先后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广播电视先进县、双拥模范先进县、计划生育先进县、科技百强县、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编辑]历史文化
海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青墩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春秋时期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吴侯会卫侯于郧(今立发桥),建发繇亭以示纪念。汉代开上官运盐河过县境。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始设县,此后,县治几度兴废。唐代淮南节度使李承实沿海筑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导修筑海堤数百里,过境40多里。南宋文天祥为兴兵抗元,路过海安,留下“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门关”的名句。明朝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副将邱升率兵民抗倭,斩敌数千余人,保证了百姓的安宁。海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一度为苏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海安留下光辉足迹。解放战争初期,闻名中外的苏中“七战七捷”,即以海安为战略中心展开,其中两战报捷于境内。陈毅诗云:“海陵胜地多人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海安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闻名全国的“苏中刘胡兰”高凤英、淮海战役中的一等功臣储友富,上海战役中的特等功臣胡正法等均为海安人。近现代史上,曾任江苏民政长、江苏省长兼督军的韩国钧,被誉为中国研究“组合数字”鼻祖的杨冰,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魏建功等著名人物,都出生于海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海安人民弘扬尚武保国精神,造就了闻名全国的民兵劲旅——角斜“红旗民兵团”。
[编辑]旅游佳期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海安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最高年份为1964年7月,气温达29.6℃。1953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9.5℃,2003年7月极端高温则达39.7℃,创历史新高。
海安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1636.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
[编辑]购物消费
海安的特产:海安糯米陈酒、扎染工艺、手工编织品、“鑫缘”牌蚕丝被、麻虾酱、冰雪酒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