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10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澹台灭明在此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孕育的晏殊、晏几、不如李家渡”的千年酒乡李渡镇,“华夏笔都”文港镇,“江南四大米市”温圳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铸造了进贤历史上的辉煌,而且必将为进贤今后的发展崛起提供丰富的滋养。
区位交通优越,进贤自古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已经融入了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八小时经济圈”,距南昌市仅60公里,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这里铁路交通便利快捷,浙赣铁路复线横穿全境;这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梨温高速、温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速以及320、316国道,在县域南部的温圳境内交错连结,构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昌万公路横穿北部乡镇,不仅成为连接省会南昌和赣东北地区的大动脉,而且为进贤全面对接和融入南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加速崛起打好了基础、夯实了后劲;这里水路交通潜力巨大,南部乡镇可由抚河经赣江直达长江,北部乡镇可通过鄱阳湖直达长江;这里空中交通较为方便,县境内的温圳至乐化的高速公路直达昌北机场。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进贤成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为进贤推进大开放、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资源生态一流,境内有90万亩山,90万亩水,90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湖山壮美秀丽,气候四季宜人,森林覆盖率达40.8%,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绿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尤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全国最大县域内湖——军山湖,更是进贤得天独厚的资源财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被誉为进贤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出产的油菜、大豆、黑芝麻产量居江西省首位,“贤湖牌”大米、黑芝麻,“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以及“香庐峰牌”食用菌菇,是闻名遐迩、响誉中外的绿色食品。进贤已成为“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和沿海大中城市的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
[编辑]历史文化
进贤县原名钟陵县,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隶于豫章郡。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正式成立进贤县,属江南西路隆兴府,元属江西行中书省龙兴府,明属江西洪都府,清属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民国元年属豫章道,民国15年(公元1926年)进贤直属省辖,民国21年(公元1923年)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28年隶属十一行政区。1949年5月16日,进贤获得解放,成立人民政府,隶属于中共赣东北区党委贵溪专区,1949年11月,隶属南昌地区,1958年12月隶属于宜春地区,1968年2月28日,隶属抚州地区管辖,1983年9月30日,进贤划归南昌市管辖。
[编辑]交通信息
区位交通优越,进贤自古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已经融入了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八小时经济圈”,距南昌市仅60公里,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这里铁路交通便利快捷,浙赣铁路复线横穿全境;这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梨温高速、温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速以及320、316国道,在县域南部的温圳境内交错连结,构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昌万公路横穿北部乡镇,不仅成为连接省会南昌和赣东北地区的大动脉,而且为进贤全面对接和融入南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为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加速崛起打好了基础、夯实了后劲;这里水路交通潜力巨大,南部乡镇可由抚河经赣江直达长江,北部乡镇可通过鄱阳湖直达长江;这里空中交通较为方便,县境内的温圳至乐化的高速公路直达昌北机场。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进贤成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为进贤推进大开放、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