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东连江浙、南控瓯闽”。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县,至今已1240年,1996年撤县设市。国土面积2480平方公里,55万人口,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7个林(垦殖、园艺)场。城市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建成区16.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现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市”,被誉为“铜都银乡”。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贵溪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溪就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王稼祥、方志敏等都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过战斗的足迹,贵溪人民各个时期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5540名烈士的鲜血洒满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贵溪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点产材基地、长江防护林基地、国家储备粮基地。全市耕地50万亩、林地263万亩、毛竹31万亩、果业面积10万亩、水面5万亩;森林覆盖率56%。境内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城市优美,人居环境适宜。具有工业、交通、商贸、信息、旅游等诸多优势和较强辐射功能,是赣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循环互通;城市空气清新,主要指标达标;完成了老城区主要街道改造和城南区开发,已初步形成“显山、露水、绿色”的生态城市。
风景独特,旅游前景广阔。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龙虎山、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象山森林公园、上山修竹山庄、白鹤湖、鬼谷洞、香炉峰、三阳硐府等自然景观;还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赣东北红色根据地遗址、畲族风情、四大古镇、明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编辑]历史文化
鹰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中国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角山窟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凡响),秦至唐代一起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唐末置贵溪县,鹰潭划为贵溪县辖地;明万历在鹰潭设巡检司,清乾隆定名鹰潭司,同治四年(1865)改名鹰潭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1957年1月升格为县级镇,1958年4月又降格为贵溪县辖地;1960年7月再次升格为县级镇,1979年撤镇设市。1983年7月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余江县。1985年7月,被列为我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国家计委在《2000年全国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中,又把鹰潭确立为“沿铁路干线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崖墓悬棺已成千古之谜。一代理学宗师宋陆九渊在贵溪创办了“象山书院”。明代宰相夏言和现代著名新闻先驱邹韬奋先生就诞生在这里。当代“木雕之王”全国著名私营企业家张果喜、“蛇王”舒普荣、“蚁王”杨思齐享誉中外。
古文化饮誉海内外。《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市南20公里处,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龙虎山有99峰、24岩、108个自然景观。整个景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宫、马祖岩、洪五湖、仙水岩和龙虎山六大景区。上清宫即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天师行道、起居之所,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道观之一。相传在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张道陵来此炼丹成仙,开创道教,济世救人,迄今已有1800余年。仙水岩景区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崖墓群,是国家罕见的文物宝库,2001年度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三绝:溯道教之源,揽漓江之胜,探崖墓之奇,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编辑]交通信息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15个火车站连珠成串,境内营运里程达156.3公里。公路四通八达,320、206国道纵横境内,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挂线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乘车贵溪至南昌1.5小时,达上海5.5小时,到杭州4小时,市、乡、村公路网络相通。全市水运通畅,千里信江直通鄱阳湖。-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