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毗邻闽粤,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人口94.2万,是赣州人口大县。县城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工农业迅猛发展的中心城市。323、319国道和赣龙铁路穿境而过,与红色故都瑞金、将军县兴国及宁都、安远、石城、会昌相接壤,至赣州市仅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非常显著。
于都建县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古有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六县之母”和“三省往来之要冲,东南之一要区”之称。资源较丰富,探明矿种25种130余处,是赣州重要的矿产品基地;水力蕴藏量38.7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2万千瓦;林地266万亩,林木储积量316万m3,覆盖率61.2%;境内旅游景点有红色旅游著名景点——“长征第一渡”、古文化胜地——罗田岩周敦颐《爱莲说》石刻、江南第二大草场——“屏山牧场”等。
于都是一块极具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1934年10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央红军主力 8.6万人集结于都,分别从于都河北岸八个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有6.8万人参加红军,有史可查的烈士16336人。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转战陕北,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从此,于都河有了“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之美称。叶剑英、陆定一同志为红军渡过于都河写下了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的光辉诗篇。
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莫过于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系列传颂于世界各地和各个时代的感人至深的史事。于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全红县,当年,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兴国、宁都、石城、长汀等地先后集结于都进行休整补充,在于都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活动旧址、旧居,有关长征的历史文物资料丰富、详实,保存也较为完好。多年来,于都作为学习先烈,考察革命历史和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吸引了中央、省、市等各地领导、文人、学者、游客前来参观。中央“心连心”艺术团还多次来到于都举行了大型现场直播文艺会演。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中共赣南省委旧址、赣南省苏维埃旧址暨毛泽东长征出发前夕旧居,分别于2000年和198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赣南省三级干部大会旧址、中央后方保管处、中革军委旧址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中央后方保管处还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中。
近几年,于都城市花园化、经济产业化、规模扩大化发展迅猛,一大批新兴农业、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城市整洁靓丽、环境幽美、繁荣大气,有长征大道、沿江大道、贡江大道、红旗大道、环城路、于中路等众多繁华市场,有长征绿色大广场、长征公园、街心花园、宝塔公园等造型优美、舒心怡人的开放式休憩场所。
[编辑]历史文化
于都始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称“于都”。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设在于都近250年之久。苏区时期,先后分设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县,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编辑]交通信息
于都交通运输,古时以水运为主,1935年始有汽车运输。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仅有各级公路135条,总长836.46公里,公路密度27.67/百平方公里;目前,于都拥有各类公路里程2558.15公里,其中:国道91.45/2条(323线、319线),省道54.24公里/2条(银于线、庄黄线),省养县道93.8公里/3条(于盘线、利朱线、三门-金沙线),县道377.984公里/16条,乡道528.261公里/57条,村道1505.725公里/724条,有渡口32个,公路密度83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323线、319线、省道于银线为主骨架,县道为支架,乡村道为延伸的公路运输网络。实现市至县通二级公里水泥路,21个乡镇机关所在地通水泥(油)路和372个行政村通公路及13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水泥砼(油)路面里程为605.79公里,占通车里程的25%。2001年12月开工建设赣龙铁路58公里,于2005年4月正式通车。境内航道2条,航线总里程123公里。有大型桥梁6 座,即寒信大桥、水头大桥、红军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和新澄江大桥,总长2030.24米。中型水利枢纽工程2座,即渔翁埠水电站和下栏水库工程。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