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多伦县地处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西与正蓝旗相接,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河北省沽源县、丰宁县、围场县毗邻,海拔1150——1800米,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多伦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0C,无霜期平均95~100天,平均降水量385毫米。
多伦县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部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光缆传输数字化,DDN、分组交换数据通讯业务普及,ETS无线接入网全部建成,移动、联通两大通讯网络覆盖全县。
多伦县境内供电系统与蒙西电网对接,建有110千伏和35千伏的变电站。装机分别为1260千瓦和3200千瓦、年发电量1288.7万度的两座水电站,同时并入大网运行。
多伦县地处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阴山北麓东端与大兴安岭西南余脉交汇处,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了特殊多样的自然风貌。这里有宁静秀美的湖泊,激流澎湃的河流,神秘莫测的森林,浩瀚无边的大漠。多姿多彩的高原地貌和生态环境以及远古文明和文物古迹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态休闲、草原观光、沙地探险、民俗古迹游览的绝好去处。多伦诺尔正逐渐成为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成为北京的天然后花园。
多伦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16.2万亩,在总面积不到锡林郭勒盟1.9%的土地上,其地表水的径流量却占全盟的近一半。恬静灵秀的姑娘湖、风光旖旎的西山湾、泾渭分明的黑风河与闪电河以及连接津伦人民友谊的滦河水共同绘成了高峡平湖,荡舟扶桨,水禽飞翔,渔歌互答的多伦水域风光图。
多伦有亚洲唯一幸存下来的天然原始榆树林;有沙漠中的地下森林。现存35万亩天然次生林中盛产杨、榆、桦、枫木和沙棘、山杏、榛子、稠李等。至身四季之林,感受春之鹅黄、夏之浓绿、秋之斑斓、冬之妖娆,心旷神怡。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具有边缘沙地的典型地貌,这里并非黄沙漫漫,赤地千里,而是黄裸的沙地中,散落着点点翠绿。耐旱的天然榆树疏林,苍劲挺拔,青绿的沙生灌丛,团团簇簇,加之沙地上生存的灰椋鸟、喜鹊、斑翅山鹑、狍子、狼、沙狐、赤狐、艾虎、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等哺乳动物,构成了动物、植物互相依存,沙化绿化相互竞争的风景线。
多伦县处于锡林郭勒天堂草原南端,拥有413万亩的天然草场。夏季,绿色的草原像一块巨大的地毯平铺在大地上,处处花香袅袅,姹紫嫣红,把草原装点得异常美丽。深秋,金黄色的草原上,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果实吐出缕缕白色长须,就像一条条轻纱在草原上飘舞,徜徉其中,蓝天、白云、大草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编辑]历史文化
多伦历史悠久,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公元300年燕昭王筑“燕长城”,至今遗迹尚存;辽太祖曾在此“拜日跸林”,为大辽的兴旺祈祷;成吉思汗囤兵多伦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归途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1691年,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在多伦诺尔会盟,并敕建汇宗寺,多伦因此成为内外蒙藏传佛教中心,日渐繁盛,享有“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漠南商埠”和“塞外二北京”之称。1933年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首战大捷使多伦声名远扬。2000年朱镕基总理亲临视察,并作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使多伦成为北疆草原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发端地。
[编辑]交通信息
多伦历史悠久,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公元300年燕昭王筑“燕长城”,至今遗迹尚存;辽太祖曾在此“拜日跸林”,为大辽的兴旺祈祷;成吉思汗囤兵多伦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归途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1691年,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在多伦诺尔会盟,并敕建汇宗寺,多伦因此成为内外蒙藏传佛教中心,日渐繁盛,享有“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漠南商埠”和“塞外二北京”之称。1933年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首战大捷使多伦声名远扬。2000年朱镕基总理亲临视察,并作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使多伦成为北疆草原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发端地。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