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巴林右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27种,150多个矿床、矿点或矿化点。目前已开采利用的有煤、铅、锌、铜、巴林石、高岭石等,其中巴林石已经成为巴林右旗名片,有“物华天宝”之称,巴林石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美誉。
巴林右旗是契丹族的故土,辽代的发祥地,有中国最大的辽代皇家陵园,古迹有辽怀州城、辽庆州城遗址,怀陵、庆陵,有建于公元1047年的辽释迦如来舍俐塔,有清康熙年间建造的荟福寺、康熙行宫和乾隆年间建造的格萨尔庙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山脚下的“六味神泉”,有朝阳荣升十八景、查干沐沦古榆树群、草原湖、麻期他拉草原风光。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节,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全旗总人口17.7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民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翰子族、鄂温克族、壮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苗族等11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蒙古族人口8.35万人,占全旗总人口47.1%。
[编辑]历史文化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西为右。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驻牧。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此名沿用至今。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