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塞上明珠”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牛首、峡口两山对峙,黄河穿峡而过,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开然铜镜,“青铜峡”由此而得名。青铜峡历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属北地郡富平县地;清雍正二年设宁朔县。现全市辖6镇8乡3个农林场,共有104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有汉、回、满、蒙等16个民族,总人口24万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青铜峡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土地、水利、电力、矿产、旅游等资源。自然景观、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远近闻名。主要景点有:元代一百零八喇嘛塔,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府和广武口子门沟岩画,为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牛首山寺庙群、古渠首、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等诸多景点,吸引着万千游人争相观赏、流连忘返。
青铜峡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气候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优势,农业历来是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排在全区第一位,产量约占全区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区的六分之一,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之一和自治区科技兴农试点市,获“全国林业百强县”殊荣。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类农副产品。
[编辑]历史文化
秦统一中国后,市境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东汉时仍属富平县。北魏太炎三年(公元436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青铜峡市属其管辖。北周属回乐县。隋属灵武郡。唐为回乐、灵武两县属地。宋初属灵州,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项,西夏置为顺州。元属宁夏府路灵州,隶甘肃行中书省。明属宁夏卫,隶陕西都指挥使。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宁夏府今市境分属宁朔县和灵州。同治十一年(1827年)设置宁灵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灵厅为金积县,辖黄河东及中滩。中华民国改宁夏府为朔方道(亦称宁夏道),仍属甘肃省。1929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省,青铜峡市属其管辖。1945年宁夏省建行政督察专员区,现市境属第一督察专员区,不久,此区撤销,仍属宁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市辖金积县部分属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甘肃省银川专区建立,市辖宁朔县部分属银川专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市辖地均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60年,宁朔、金积两县撤销,设置青铜峡市,驻青铜峡。1963年青铜峡市改为青铜峡县,驻小坝。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成立,青铜峡归属其管辖。1984年,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
[编辑]交通信息
京藏铁路、大古铁路、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横贯全市,距银川机场5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6公里,青铜峡火车站是京藏铁路大型的客货运站。率先在全区实现了镇、村通硬化路面,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的立体交通网。-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