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
方山介绍
-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编辑]地区概况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地区北中部,吕梁山中段西侧,东与娄烦、交城为邻,西与临县接壤,北倚兴县、岚县,南与离石相接,于1971年恢复组建,县城驻圪洞,距吕梁市44公里。全县总人口1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7万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56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6705万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外贸进出口1600万美元。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孝文山主峰,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武回庄河滩,海拔986.7米。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总面积1434.1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74.9万亩(包括国有林52万亩),天然和人工草地43.4万亩,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3万亩,共有四荒面积26万亩。
全县年平均7.3°C,年平均降水量440 -- 650mm,无霜期由南到北逐步递减,最南端的大武镇达150天以上,最北端的开府乡只有90天左右。
[编辑]历史文化
据本县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鉴定,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
县境战国时期始置皋狼邑,属赵地,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西晋置左国城,属西河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置皋狼县,属怀政郡(离石)。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增设窟胡县,属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建方山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置方州,县属之。武德三年(620)州废,改属石州。贞观十一年(637)方山县治移往今古贤,仍属石州,金宣宗贞四年(1216),县治迁于积翠山。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省方山县,并入离石县,属石州。民国七年(1918)复置方山县,属冀宁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属第四行政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二行政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晋西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山西省第二济南区公署,县属四专区。民国三十一年三、四专区合并为三专区,县属三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县属晋绥边区三分区管辖。1949年2月15日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合并后设晋西北行署,下设4个分区,县属离石分区。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7月1日,撤销兴县专区,县归榆次专区。1954年7月1日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中阳县并入离山县后,改名离石县。1971年5月1日恢复方山县,县城设在圪洞镇,属吕梁地区。2004年5月,吕梁撤地建市,方山县归离石市管辖。